第311章 (1)(1 / 2)

汉鼎 南海十四郎 2339 字 1个月前

第311章 (1)

船队很快到了芜湖对出的江面,刘鼎问起芜湖的情况。

李怡禾回答说,芜湖的宣州军指挥使换成了穆天。周本、穆天两人,是秦彦麾下最有名的将领,尤其是周本,凶猛彪悍,在宣歙境内都无人是他的对手,骆知祥、沈文昌,则是秦彦身边的两个谋士,四人号称“四大天王”,秦彦将周本和穆天都放到了长江边上,显然是准备从这里渡江,宣州军准备的大量竹筏,就隐藏在芜湖后面的河汊内。

芜湖是个不大的城镇,就好像是鹰扬军属下的皖口城(安庆)和糁潭一样,都是地方民众自发形成的,后来才被官府有组织的接管开发。芜湖最大的优势就是这里是青戈水和长江连接的地方,宣州军将从青戈水顺流而下,可以直接进入长江。可能是为了防止鹰扬军对出江口的骚扰,所以宣州军特别在这里驻扎了军队,准备顺流而下前往扬州的意图,已经是非常的明显了。

“希望他们早日起程吧!”

刘鼎在心里想。

宣州军越早进入扬州,鹰扬军就可以越早接受宣歙等地,就可以越快的提升鹰扬军的实力。张曦均已经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宣州、池州、歙州三地的节度使和基本官员,刘鼎也已经选拔妥当,甚至连接管宣歙地区以后的各种具体政策,鹰扬军节度使衙门都已经草拟完毕。要是秦彦突然来个不走了,那会让很多人失望的。

一艘哨船从上游下来,送来一封鸡毛信。这是刘鼎发明的最简单也是最紧急的信件,平时轻易是不会使用的。鸡毛信是殷红林从鄂州写来的,上面的内容不多,却字字珠玑。原来,鄂岳节度使路审中要在鄂州召集江南各个势力商议大事,成立一个反淮西军联盟。这第一份请帖,就是发给鹰扬军节度使刘鼎的,他还请刘鼎亲自到鄂州去主持会议,共同探讨有关以后整个江南的局势。

淮西军占领襄州以后,路审中果然紧张,头一个发出了联合起来对抗淮西军的建议。他也不能不紧张,淮西军占领了襄州、荆州以后,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鄂州,首当其冲的他,如果他不抓紧时间,不将其他势力捆绑到自己的战车上,鄂州肯定会落在淮西军的手中。路审中虽然没有什么才华,可是却也不想投降淮西军。

仔细想想,鄂州倒是个挺适合聚会的地方,鄂州本身的势力武昌军实力不强,又处在淮西军的直接威胁下,路审中没有陷害其他各个势力的理由,他本身首当其冲,想要自保,就必须讨好周围的每个势力。既然每个势力都是他努力争取的对象,自然就没有动心思下毒手的动机。且由于这里是武昌军的地盘,外来的使者不可能带着太多的侍卫,大规模的流血事件自然不可能发生。

实际上,路审中的邀请帖里面说的很清楚,每个使者最多只能带五百人。无论是来自哪方的豪杰,在这里遇险的几率都比较低,无论是来自哪方的豪杰,路审中都得罪不起,这就是鄂州作为开会地点的最大优势。要是刘鼎建议在鹰扬军的地盘上召开会议,恐怕其他势力都不敢来,来了还不被刘鼎吃掉了啊!

刘鼎说道:“答复路审中,我本人亲自与会!”

哨船很快就走了。

李怡禾担心的说道:“大人,你真的要亲自与会么?”

刘鼎苦笑着说道:“你觉得我能不亲自与会么?”

李怡禾想了想,最终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娘的,这个该死的赵德湮!”

快到杨叶洲的时候,又有船只来找刘鼎,原来是龙春昊来了。

雷池水寇正式改编成鹰扬军水军以后,龙孟尧统帅的雷池水寇,全部纳入鹰扬军水军序列,他和两个儿子自然也成了鹰扬军水军的核心骨干。龙春昊成熟稳重,心思缜密,很快承担了三眼都的情报分析工作。至于他的弟弟龙宇昊,则还在龙孟尧的身边,继续跟父亲学习,积累经验。

龙京京是刘鼎未过门的妻子,龙春昊是龙京京的大哥,两人的关系自然亲密,刘鼎很快招呼龙春昊随意的坐下来,亲自给他倒了清茶。龙春昊亲自前来,显然是有相当多的情报要汇报,信件里面无法说清楚,而这些信息,肯定是围绕着襄州。这个该死的襄州,完全打乱了鹰扬军的计划。

刘鼎端着茶杯说道:“勾引赵德湮的女子是哪个?”

龙春昊谨慎的说道:“这个女子叫做薛茗儿,外号天山雪,是萧致婉的三师妹。”

刘鼎皱眉说道:“马殷出发了?”

龙春昊当点头说道:“是的。”

刘鼎放下茶杯,慵懒的说道:“既成定局,急也没用,那就慢慢说吧!”

龙春昊说道:“好。”

那个叫做薛茗儿的女子,正是修罗殿的六朵金花之老三,外号天山雪,颇有孤芳自赏,冰冷美艳的味道。她是什么时候来到山南东道的,三眼都现在还不清楚,根据推测应该是去年**月的时候。三眼都在山南东道的人员很少,山南东道又不是鹰扬军的主要关注范围,因此能够刺探到的秘密消息极少,有关薛茗儿的资料也很少,如果不是发生了赵德湮投降的事情,三眼都兴许根本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女子的存在。

主管山南东道的枢密使杨复恭,显然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女子,居然会有逆天的能力。他也没有发现到这一点,因此对赵德湮并没有采取任何的防范措施。结果,薛茗儿成功的策反了赵德湮,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由于没有防范措施,赵德湮投降淮西军以后,神策军也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淮西军迅速的扩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