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2 / 2)

宫学有匪 吾玉 2985 字 1个月前

他在她面前极少用“朕”这个字,可一旦用了,就是再无转圜的可能了。

她显然明白过来,浑身不住颤抖着,忽然发出一声呜咽,整个人伏在了地上,恸哭失声。

她怀里的小狐狸受到惊吓,跳了出去,在一旁瞪大了眼睛,瑟瑟发颤,似乎不明白主人为什么这样伤心欲绝。

“那是朕第一次看到她哭,从前不管多辛苦多累,她都没在朕面前掉过一滴眼泪……”

“朕直到那时才知道,原来一个总是笑着的人,哭起来也可以是那么的……绝望。”

雨夜滂沱,雷电交加,大殿里,他走下了龙椅,一步步来到她身边,颤抖着手,将她一点点搂入了怀中。

她是那样瘦,身子那么冰冷单薄,好像风一吹就会散开一般。

他强忍着泪水,在她耳畔道:“别怪朕,他们指名道姓,一定要你,要你这个宣帝的女儿,大梁身份最尊贵的女人。”

“那西夏王曾在宫宴上与你有过一面之缘,他记得你的模样,遣人送了画像过来,那使臣再三叮嘱,一定不能弄错人,言下之意是警告大梁不要妄想耍花招,否则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朕别无他法,连找人替嫁都不可能了,朕……对不起你,小叶子,你心里有怨有恨就都喊出来吧,都是朕的错,是朕无能,朕保全不了你。”

大殿中茶香萦绕,陷入回忆的梁帝眉目哀伤,望着虚空一时久久未动:“那夜的雨下了好久好久,天昏地暗,外头仿佛始终没有清明过一般,朕耳边至今都还依稀能听到那夜的雷电声。”

“叶阳公主最终还是去了西夏,她说不怪朕,国难当头,她必须要肩负起一个公主的使命……”

“从那天起,朕再也没有见过叶阳公主了,西夏那么远,她远离故土,一个人孤零零的,一定活得比从前更不易,她原本是那样爱说爱笑的人,可却被逼得心如死灰,脸上再也找不出一丝笑容,就像她离开皇城的那天一样,双眼直勾勾的,像一口枯井般,了无生气。”

“朕知道,朕的小叶姑姑,从那天开始,就已经死了。”

梁帝深深吸了口气,低下头,一滴泪水坠入了茶杯之中,漾开一圈又一圈。

他没说话,杭如雪也没说话,大殿一时寂寂无声。

不知过了多久,首座上才传来梁帝沉重的声音:“或许在你们看来,朕这个君王过于软弱,只知一味退缩,但朕是真的不愿再打仗了。”

“战火一起,死的都是黎民百姓,动乱的都是国土山河,朕不愿再见血流成河的画面,不愿再失去像陆老将军那样的老臣,更不愿再亲手把自己最在乎的人送出去。”

大殿烛火摇曳,梁帝将手中的茶杯紧紧一捏,眼眶泛红:“男人们打仗输了,却要把女人送出去和亲,你说好笑不好笑?”

杭如雪眉心一动,霍然抬首望着梁帝,他面孔依然文秀清雅,却似乎陡然间染上一层坚毅的光芒,他在龙座上一字一句道:“朕发过誓,绝不再送任何一个皇室贵女出去和亲,这江山兴亡,最不该牺牲的,便是百姓与女人。”

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杭如雪唇角翕动着,到底忍不住开口道:“陛下有此心臣万分钦佩,可是战争总是无法避免的,狄族三番四次挑衅我大梁,若还不……”

“朕知道。”梁帝挥挥手,凝眸望着杭如雪:“狄族不是不能动,但不是现在,朕要思虑的东西还有很多。”

他缓缓道:“你容朕再想想,朕知道杭将军赤胆忠诚,一心为我大梁,但是许多事情无法急在一时。”

“杭将军你是千年一出的将星,一剑可挡百万师,无所畏惧,但你有没有想过……”

梁帝顿了顿,拔高了语调,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在大殿回荡着——

“我大梁现在,又有几个杭如雪呢?”

座下的那身银袍心头一震,还来不及开口时,梁帝已将手边茶向殿中一洒,冷冷道:“朕肩负黎民百姓,肩负祖宗基业,一旦做出决定,便如此茶,覆水难收了。”

“朕赌不起,眼下也不想赌,狄族之事先暂且如此,朕心意已决,无需再言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预告:书院接旨

☆、第六十八章:书院接旨

梁帝的旨意来得很快,眨眼传遍了书院上下。

圣旨的意思清清楚楚,一是嘉赏,二是陛下将亲临竹岫书院赴宴,与师生同席,安抚宫学子弟。

狄族一事虽大而化小,但该赏之人还是得赏,除却杭如雪的功劳外,当日那几个留在林中,与狄族人周旋的宫学子弟亦是居功甚伟,不仅没有丢却宫学颜面,甚至某种意义上,算是阻止了一场“大战”的发生。

他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没有去做那两国发兵的导火索,便是梁帝最为庆幸的地方。

其中八人之中,留下来独自对抗狄族,以一人之力拖延时间的骆秋迟,自然又是当居首功。

梁帝知道他出自寒门,又是宫学新一任的麒麟魁首,文武兼备,人才出众,是不可多得的俊杰英才后,沉思许久,大笔一挥,竟给了他一份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殊荣——

他以大梁君王的名义,亲笔替他写下了一封拜官帖,盖上玉玺,还赐他“义勇侠”的封号,将拜官帖与那“义勇侠”的令牌一同放入匣中,随圣旨一齐送到了竹岫书院。

先不说那“义勇侠”的头衔,单说这封拜官帖,可真是大梁史无前例的殊荣了,这可比赐下一千两黄金都来得贵重!

原先在大梁,等级森严,寒门想要打破阶层,入朝为官,需经历多达二十九项考核,为期五年至十年的“下放磨砺”阶段,如此苛刻的条件下,最终通过之人自然少之又少。

是故,大部分寒门子弟想要走上仕途,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们从一开始就输了王孙贵胄一大截,而世世代代如此延续下去,寒门便永远是寒门,贵族永远是贵族,如萤火之与日月,两个阶层之间始终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

唯一能使寒门子弟跳过这些“巨石”,与世家贵胄站在同等起点上,公平竞争的,就是“拜官帖”。

拜官帖带着一种举荐性质,只能由官位极高的大员,或是世袭王侯这样的显赫身份写下。它等同于一块“敲门砖”,有了拜官帖,就能使寒门子弟免去那二十九项繁琐的考核,以及五年至十年的下放时期。

多少寒门子弟苦读诗书,怀揣出人头地的愿景,却败在了大梁对寒门无比苛刻的条件下,他们梦寐以求都想要一封“拜官帖”,以此改变命运,得到一个珍贵异常的机会。

可惜,大梁等级森严,一般世家贵族都是看不上寒门学子的,极少有大员或是王侯愿意写下这封拜官帖,他们都是身处显赫阶层,本便是既得利益者,又怎么会去扶持寒门,做动摇自身贵族根基的蠢事呢?

但现在,骆秋迟,一个无门无第的寒门学子,不仅得到了拜官帖,还得到的是大梁有史以来,份量最重,绝无仅有的一封拜官帖!

他等于瞬间跨过了阶层的障碍,同所有王孙子弟站在了同等的起点上,甚至比他们还要领先一步。

拿着梁帝亲笔写的这封拜官帖,他的仕途该有多么顺畅,未来官路等于直接打通,说一句“平步青云”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