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1 / 2)

1908大军阀 闽南愚客 6033 字 2个月前

安排辅佐“赵作远”之人,正是国防大学中央校区第一期毕业生徐永昌。徐永昌原本就读于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后来在全国军事院校整顿过程中,北京陆军大学的资源与国防大学合并,迁入南京之后便成为了国防大学中央校区的一部分。所有之前在北京陆军大学学习的学员在中央校区继续完成学业,由于国防大学采用了更为科学、效率的教学办法,因此不少陆军大学四年制的科班缩减到三年制。

张作霖顺理成章的出任东北三省第一路军代理军长,虽然这个军长前面冠以“代理”二字,这只不过是因为兵变事件而故意给其留下一个“记号”,无论是中央还是东三省地方几乎都很清楚,一旦战事正式爆发,谁也不会计较这个代理不代理的问题。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32章,战前会议

这次针对东三省的整顿不仅仅局限于军务上,包括行政上的相关事宜同样“顺便”处理清楚。毕竟东三省地处于关外,常年放任军阀割据以及列强势力错综勾结,突然要大刀阔斧的更改只怕会造成人心惶惶。因此吴绍霆特别制订了东北三省联省行政的办法,设置联省谘议局代替之前的东北三省总督府,同时规定联省谘议局是东三省最高民意机关,由各省谘议局选派特别议员组成。也就是说,吴绍霆在行政单位上故意增加了东北三省一级,其用意不仅是为了团结东三省内部,提供旧军阀系统向中央集权过渡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应付中日冲突而铺垫统一的行政职能。

当然,严格的说东北三省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行政级别,因为吴绍霆没有打算再设置一个东北三省最高长官,而联省谘议局议长仅仅是主持联省谘议局工作的人物,并没有治理东北三省的行政权力。各省的行政工作仍然是由各省最高长官来负责。

在各省最高长官一事上,吴绍霆毫不犹豫的取消了督军制度,从南京抽调专员北上,负责严格执行省长制度和建立完善的省级、市县级谘议局制度。不过在此之前,三省的省长基本上仍然是由昔日督军继任。黑龙江省省长是毕桂芳,吉林省省长是孟恩远,奉天省省长则是赵尔巽。从奉天省省长的任命上不难看出,这是吴绍霆坚持推行军政分离的一手,势必要彻底终结军政一体的军阀制度。

六月三日下午,奉天城东三省第一路军司令部大楼,也就是之前二十七师司令部。院子周围比平日增加了三倍的岗哨守卫,而院子内则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不过所有车辆的车牌都都挂着军用字号。吴绍霆昨天晚上发布了一项密令,通知目前在奉天省内的所有高级军官于今日前往第一路军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

尽管在秘密命令发布下去时并没有提前告知这次会议的主题,但是所有受邀的军官听说是“军事会议”,不用刻意的去猜测就知道这是开战之前的部署会议。之所以选在第一路军司令部开会,那是因为苏家屯军营目前仍然过于简陋,而战前的部署会议是高度机密的内容,必须保证信息流通的安全。若是在南京时,这次会议必然会定在国防部“猎雕”作战室。

在正式开会之前,也就是中午的时候,吴绍霆、蔡锷、吴佩孚、张作霖以及国防部和东三省地方的高层官员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午餐会议。午餐会议上,蔡锷简单介绍了目前中日冲突的局势,以及中日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此外也稍微透露了一下下午会议的议程。

基本上午餐会议的目的就是确定中日战争的领导阶层,所有参与午餐会议的人都将是整个战场的直接领导者,只不过各自的分工不同罢了。

两点钟时,受邀参加大会的军官陆续进入会场,在大会场各个大门关闭之后,吴绍霆、蔡锷、吴佩孚等人才从侧门走了进来。会场众人纷纷起立行礼,吴绍霆走到主席台前挥了挥手示意众人落座,之后他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开场白,包括透露了欧洲战场的最近转折、朝鲜临时执政府的进展,以及国防军的部署。

说完开场白,吴绍霆直接切入正题说道:“在此,我正式决议,于后天也就是六月五日早上在丹东举行军事演习,参与军事演习的是北方第一集团军三十四师和三十七师。当然,这次军事演习只是表面理由,对三十七师和三十四师来说并不存在演习,他们将会直接投入实际作战,向朝鲜边境突入。我会在当天中午十二点整向日本宣战,理由是日本政府无视双五协定,拒绝归还旅顺租界和交纳南满铁路。稍后我会另行通知北京方面和南京方面,新闻宣传单位都会配合舆论上的造势。”

尽管中日冲突的预想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对于在场许多军官来说,后天就开战多多少少有些唐突。事实上整个备战准备都是吴绍霆与集团军司令部在暗中操作,因此中下阶层的军官们并没有非常清楚的概念,如今该准备的工作早已准备完毕,转眼之间就是要开战了,中间缺乏一些必要的过渡和衔接,自然有所不适应。

会场并没有爆发出议论声,因为在场的都是军职身份,他们明白什么是纪律。

吴绍霆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道:“中日决战关乎国本,在座诸位都将是参与此次大战的核心成员,我们大中华一定要奠定亚洲强国的基础,一雪甲午战争前耻。虽然之前的外交一直曲曲折折,但亚洲战略从一开始就已经交代下去,在座诸位亦都是中华军人,理应拿出专业的精神来应对此次开战。”

这番话算是给那些感到唐突的军官们一番鼓舞了,随后他请出蔡锷来进一步说明对日开战的战略部署。蔡锷没有急着站起来讲话,他吩咐一旁的侍从官将中朝边境的地形图挂好,为了方便全会场都看清楚地图上的指示,这份地图是特制的大型挂图。

“目前,我们北方第一集团的主力部队基本上都聚集在奉天省与朝鲜交界的地区,主要战略进攻点是在丹东,由三十四师和三十七师驻扎,正如元首所说,他们也将担任首要进攻的任务。此外三十三师和三十五师驻扎在吉林省临江县北部,在丹东的突出部作战开始后,三十三师、三十五师会在之后的一个小时内投入作战。三十八师目前还没有完全到达指定位置,后勤部队和一部分后续兵力还在运输途中,他们的集合点是在延边,预计两天后能完成所有整顿工作,也就是说在六月六日才能投入作战。最后要说的是三十六师,目前驻扎在白山一代,担任整个战线的预备部队。”

蔡锷不疾不徐的将整个北方第一集团军的部署情况做了交代,在场的不少军官其实是知道这些内容的,只不过为了让国防部的文职人员更容易了解大局情况,所以才简单的汇总了一遍。大型地图上,每个师的驻扎位置都标记的清清楚楚,包括后勤交通线、物资据点和假设的进攻路线等等。

“根据我们情报单位搜集的资料,截至今日日本已经在朝鲜集合了四个师团以及五个旅团的兵力,分别是原驻朝鲜的第十六师团、第十七师团,已经从台湾紧急调集过来的第七师团和第十师团的两个旅团,以及新编第十九师团的两个旅团、第二十师团的一个旅团。估测总兵力在十二万以上,而且后续的兵力仍然在源源不断的动员之中。不过日本要想完成所有战前的兵力动员,最起码还要等一个半月之后。”蔡锷接着说道。

在场众人认真的听着蔡锷的介绍,即便中华民国在军事上的准备比日本人提前一段时间,可是这一场战斗毕竟是发生在异国他乡,地理环境上会有很严重的影响。早在明朝时期协助朝鲜抗倭的战争中,明朝军队就因为地理生疏的缘故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这一点自然要多加注意。

这时,蔡锷拿起了指挥鞭,在地图上一边指点着,一边继续说道:“日本参谋本部显然不会天真的将希望寄托在双五协定上,或者说早在二月份我们中国发生外交危机时,朝鲜方面早已开始进行积极的军事部署。第十六师团已经从汉城紧急调往中朝边境的新义州,第十七师团也从平壤抵达江界,而从台湾征调至朝鲜的第七师团,在五天前业已开始行动,从平壤的集合点奔赴惠山驻防。目前压在中朝边境的日军就是这三个师团。”

新义州与丹东几乎仅仅是一江之隔,目前驻扎在丹东的三十四师通过望远镜就能看到鸭绿江对面的日军阵地。而新义州也是整个朝鲜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历经几百年的中朝来往,使得这个没有铁轨的城镇依然繁荣,成为中朝贸易之间一个重要的接头点。而江界则是中朝铁路衔接的地方,中国军队要想彻底深入朝鲜腹地,此处便是必争之地。至于惠山是依靠在长白山山脉一处地势偏高的城镇,具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如果吉林省的部队要想突入朝鲜境内,日军单凭惠山一处据点就能成功防御整个东北地区。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33章,风云渐起

在介绍了兵力部署情况之后,蔡锷又详细说明了这次作战的主要方针,一切以“突击战”为主,就是要在日军还没有完全完成备战之前,一鼓作气将战线推入平壤以南。北方第一集团军兵分在三个集结点,只要任何一路人马能够突破日军防线,就能轻易破除日军在中朝边境的整个布防措施。

说到这里时,不等会场的军官有所提问,蔡锷先一步做出了解释:“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日军目前只是处于一半防守状态,在他们的理想计划中,是不希望把战线放在中朝边境的,而是要想方设法将战场推移到中国境内。因此,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当中,日军的阵地工程仅仅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只要我们突入腹地,切断他们的交通线,前线的日军绝对没有任何优势跟我们进行对垒战。”

他说完,向一旁的张孝准点头示意了一下。

张孝准马上站起身来,走到另外一边早已准备好的投影机前,然后对侍从官吩咐道:“关上所有窗户,拉上窗帘。”

很快,房间的光线暗了下来,接着投影机开始工作,在之前大地图旁边的白色帷幕上投放出映像来。一边亲自摇动着投影机,张孝准一边说道:“现在诸位看到的,正是我们的特工以及协助我们的朝鲜地下工作者,冒着极大的危险潜入新义州北郊拍摄的日军军事工事。虽然距离有些遥远,但是不难看出,驻扎在新义州的日军第十六师团没有任何混凝土防御工事,只有一些隐藏在鸭绿江南岸山林中的土木防御工事,以及非常低浅的战壕阵地。”

看着帷幕上的黑白图片,在场的所有军官都是聚精会神的状态,现在公布的这些消息,都将决定他们在战场指挥作战的根据。

“不过即便如此,三十四师和三十七师作战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毕竟丹东与新义州之间相隔着鸭绿江,在横渡鸭绿江时我们必然会遭到日军的压制性火力打击,到时候可能会承担一定程度的伤亡代价。”张孝准补充的说道。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投影机正好播发到鸭绿江丹东江面的情况,从图片上来看,江面最近的距离大约有四百米左右,江水看上去不是很深,但对于携带武器的士兵来说仍然有很大的难度。

“届时,我们会采取三路强渡进攻的战术,一路以浮桥的方式,搭建十到二十条渡江通道,另外两路则利用武装快艇快速突击,在我们的重炮部队以及空军的掩护下,同时发动大规模的强渡进攻。这将是一场坚固的奋战,三十四师和三十七师务必要顶住压在,在新义州制造一轮重大的攻势。”蔡锷接过张孝准的话说道。

“这么说,新义州的进攻只是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会场下方有一名司令官问道。

“准确的说,这次作战不存在任何吸引敌人的策略计划,当然,绝对是有必要分散敌人的火力,让日军感到中朝边境的火线上存在着一股巨大的压力。无论是丹东战线,临江战线,又或者是延边战线,三路部队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完成突击作战,成功深入朝鲜腹部,那么这支部队则会担任‘突出部’角色,我们的后勤和各种火力支援将会全力支援其发动突出部作战。借此,我们将大打出手,打一场突出部战役。”蔡锷有条不紊的说道。

吴绍霆早先就听过蔡锷提出“突出部战役”的战略计划,当时他还感到很诧异,历史上“突出部战役”是指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军事行动,又阿登战役,是盟军彻底击溃德军守备线的大规模阵地反击战。不过同样也有人将第一世界大战时期发生在法国的一次战役,也冠以“突出部”的名声,这就是著名的凡尔登绞肉机战役,由于当时德军已经将势力逼入法国首都巴黎,而凡尔登则位于战线的后方,就像是突出在德占区的一个部分,所以军事家称其为“突出部”。

很显然,这次在朝鲜境内针对日本人军事行动,更贴近于后者的意义。北方第一集团军兵分三路,任何一路若能抢先突破防线快速渗透到朝鲜境内,就成为一支深入敌境的突出部。利用突出部的快速、凶狠的战斗力,瓦解整个日本战略防线,这就是整个“突出部”战略思路的核心思想。

“除此之外,东三省第一路军将担任收复旅顺租界的任务。旅顺租界目前的日本驻军仅仅只有第五师团一部,上个月月底日本政府已经撤掉了驻南满铁路的六支铁道卫队。包括我们预测日军在满洲的侨民在紧急情况下应召成为动员兵,算上这些的话,旅顺租界的总兵力也不过是三万。到时候我们可以从海陆空发动三栖作战,制造旅顺的大面积伤口,让其成为日军在整个大战场上的一个持续流血的伤口。”停顿了一会儿之后,蔡锷再次说道。

尽管之前讨论的由东三省第一路军进攻旅顺租界,让国防部和集团军司令部都有一些担心,毕竟一支地方性质的军队而且又是刚刚经过大刀阔斧的整编,很难以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日军师团作战。不过好在经过“双五协定”的外交手段,大大减轻了满洲日本驻军的战斗力,再加上四个月前的旅顺大轰炸硝烟未去,就算第一路军不能占据太大的优势,但只要能在战线上拖住敌人制造伤亡即可。

随后的会议,蔡锷、吴佩孚、张作霖等人都做了战前准备工作的汇报,并且对在场的每一位军官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配。整个会议没有进行多长时间,到四点钟时基本上已经结束,由于之前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齐全,哪怕现在就算没有司令部的分配任务,他们也都很清楚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

在会议结束之前,军情局将目前搜集的军事情报交到各师部长官手里,同时叮嘱这些情报只能在师部司令部讨论。散会之后,各师部师长以及卫队司令官并没有急着离去,而是三三五五来到另外的小会议室,讨论了关于后天进攻的具体执行计划。与此同时,吴绍霆来到临时办公室,开始发布国家行政命令,包括外交代表团和驻德军官代表团的事宜。

吴绍霆要求外交代表团开始向日本增加压力,授意外交部直接撕破仅有的一层窗户纸,把话挑明了来说。他知道这么做很有可能会让日本人感到警觉,但战争毕竟需要一个出师借口,以日本拒绝履行“双五协定”,再加上之前阴谋行刺国家元首的恶劣事迹,足以重新点燃全国的仇日情绪。

在新的驻德军官代表团的人选上,吴绍霆与蔡锷、吴佩孚商议了一番,这次中日战争并非是如同之前的青岛战争那样,而是关乎国本与民族未来的大决战。青岛战争时期可以派一些青年军官前往学习、临摹,可现在则需要一些老谋深算、有十足涉外经验的人来担当此任,力求能在开战初期就能说服德国进行第二次物资援助。

商议决定下来之后,吴绍霆任命自己的外务副官顾维钧担任军官团主任,李根源出任军官团军务联络官,国防部和集团军司令部都抽调了几名高级军官组成代表。命令就在当天晚上之前发布下去,要求军官团速度前往潍坊军事基地报道集合,然后直接开赴青岛德军司令部执行外务任务,将中国即将对日宣战的消息和一些战略上的细节告知德方,在争取德国物资援助的同时,更要先行争取德国在海军上的支援作战。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934章,态势

平静了一个月时间的中日气氛,就在这最后的两天时间里突然升温,这一切看上去彷佛毫无征兆,暴风雨如同平地而起一样让人猝不及防。只有那些真正坐在国家核心位置的重要人士们才知道,这一切并非空穴来风,该来的迟早都是要来的。

从第二天开始,南京、北京、奉天、广州四地的重要报纸同时在头版上刊登关于中日外交代表团于天津的最新谈判进展,中国外交代表团主席陆宗舆亲自揭露日本失信,拒不履行“双五协定”归还旅顺租界和南满铁路,不仅不撤去旅顺租界的驻兵,甚至还在继续向朝鲜增派兵力,其目的正是在利用外交故意拖延时间,并非是真心实意为“刺杀元首”之事道歉。

“距离中日友好声明与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已经一月之久,遵照此次协定内容,日方已取消在华的一切特权,其中明确指出驻兵权之相关事宜,理应在签署条款之后迅速执行。不仅如此,日方也必于一月之内无条件归还旅顺租界。时至今日,不仅旅顺驻军毫无撤退之意愿,旅顺租界收回更是无望,与此同时,日政府还不断向朝鲜增兵,大军压至中朝边境,其意图何为昭然若揭!”

“由此反推,既然日本政府并无真心实意改善中日关系,对刺杀我国元首做出实质交代,又在此期间不断向朝鲜增兵,可见发生在一个月之前的刺杀事件,并非日方外交代表团公布的调查结果,而是由日本政府精心策划、意图挑起中日战争的刻意阴谋!”

“中国外交代表团已经决定结束与日方继续会谈,尽快揭露日本阴谋家的真相,不能再给他们拖延时间的机会!”

陆宗舆在不同报馆的记者采访下,发表了不同的言论,但是所有言论的中心思想都很明显,那就是在斥责日本政府失信,并且重新提起吴绍霆遇刺案的假想。

不仅报纸开始大造声势,新闻通电、茶肆酒楼、街头巷尾等等,一下子都出现所谓的“知情人”开始高谈阔论,像模像样的将日本人的阴谋大谈出来。在一些国立、公立学校之内,也出现了匿名的大字报,痛斥日本人出尔反尔,捏造刺杀案的调查结果,蒙蔽南京中央政府与全世界人民的视线,如今还公然拒绝履行“双五协定”,简直就是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