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科举官途 参果宝 2104 字 1个月前

三处地方一个季度就是十六万两白银,那要是十个县,二十个县,一年又是多少两银子?

光是想想,永康帝就激动不已。

如今林清已经有了一份地方官员的名册,再加上永康帝的全力支持,他有信心将这个计划顺利地推行下去,然而就在林清忙碌于这些事物的时候,黄友仁却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内容非常简单,先是对永康帝的政令表示支持,然后就是一顿猛地歌功颂德,说永康帝御宇多年、为国为民费尽心神,到了今年十一月就是永康帝的寿辰,希望户部可以拨银七十万两,造寻仙台为永康帝贺礼!

人说打蛇要打七寸,黄友仁这一次是真的捏到了永康帝的痛点上!

永康帝是虔诚的道家信徒,为了寻找仙途,可以不上早朝、不理政务、不见大臣,任何事情都没有他的长生仙途重要。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谁是这些年来谁是真正长伴永康帝左右之人,除了贴身太监刘全,就是王道长了。

在永康帝眼中,家国固然重要,美人也要享有,朝堂势力必须牵制,可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自己长生的基础上。尤其是年岁渐长,永康帝对长生的渴望越发强烈,而作为一国之君,固然可以任性如斯,但是有些事情,在高明远掌权的时候,却是屡屡遭到驳回,比如说修建寻仙台。

永康帝早就想要效仿古籍中的寻仙台样式,修建一座三层楼高的寻仙台,供奉道家三宝: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再修建亭台楼阁、修炼道场等等,初步预计需要七十万两白银,才能修建这个建筑群。

在之前国库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七十万两绝非是一个小数目,而且高明远非常清楚,如果这个寻仙台真的开始修建了,七十万两只是起个头,按照一惯修建宫殿的路数,最终到落成,没有个一百五十万两,就不要去想了。所以,高明远一直是百般推脱,从来没有应下此事。

永安康心里念念不忘,但是脑子也还算清醒,知道国库银子确实紧张到寅吃卯粮的地步了,心中虽有不忿,但还是忍了下来。

只是如今,黄友仁竟然主动提出此事,而且还是作为永康帝寿辰之礼献上,并且还在铁冶所上缴了税银之后,让永康帝真正地龙心大悦!

黄友仁的这道奏折,让永康帝觉得,自己确实为这个国家操劳够多了,如今国泰民安,强敌不敢进犯,国库税银又大有指望,只不过花上七十万两银子个自己造个寻仙台,哪里还用的着推三阻四?

当即就下令,让户部拨银,黄友仁主持,工部动工,务必要在永康帝生辰前先搭建出整体框架。

于是乎,开放私营铁冶的税银,还没在国库捂热,就源源不断地流入到了寻仙台的修建中,而黄党官员也在其中大捞特捞,林清做的一切,竟是为了他们做了嫁衣!

如果说以前高首辅还在时,还为了自己的名节,经常劝谏永康帝;那么黄友仁为了保住自己如今一言堂的地位,则各处迎合永康帝。黄友仁极其擅长揣度人心,他知道永康帝不会任他一人坐大,但是永康帝自己本身又不想整日里处理朝政,他的心思全在长生大业上,所以黄友仁用讨好听话来满足永康帝在求长生上的所有要求,甚至还发布了一条天下能人异士的招募令,让这些人专门到皇宫中侍奉永康帝。

“岳父大人,如此一来,皇上会愈加沉迷此道,更加无心治理朝政。虽然这样做,可能会有损您在朝野中的名声,但是史册都是赢家书写的,只要您能真正地一统权势,那么想必以后史书上都是对您的溢美之词。皇上只要做他爱做的事情就可以了,我们做臣子的,要做的不就是为皇上办事吗?”

沈牧涵轻轻落下一子,棋盘上的局势瞬间变得晦暗不明,黄友仁欣赏地看了一眼自己这位小女婿,“哈哈”一笑道:“牧涵,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你!汝之才干,不下子房啊!”

若不是沈牧涵提议实现永康帝一直以来想要修建寻仙台的想法,黄友仁还没有那么多银子,这么快能收服人心。毕竟高党留下的势力太过雄厚,就算黄友仁想要极力拉拢,一口也吞不下这么多,还需要给出一点实际的东西来让新的追随者臣服,或是官位、或是金银,否则别人凭什么听你的?而现在,靠着林清开放私营铁冶之事,他们只要给他全面的支持,将银子收到户部之后,再以修建寻仙台的借口,可以从中不知道截下多少银子,正好解了他燃眉之急。

再则,这样做麻痹住了永康帝,让他知道,有这样一言堂的首辅在,才能保证他能为所欲为,这是双赢,根本不必再对着他这个首辅虎视眈眈,只管放下心来便是。

尤其是在经历了两届首辅都是喜欢和永康帝在求长生上对着干的情况下,黄友仁这样的首辅,自然是让永康帝变得万分满意,一下子就将之前的不快抛诸脑后。

一举多得的事情,如何能让黄友仁不得意、不开怀?

沈牧涵微笑了一下,执黑子再次落到了棋盘上——林清,你的一切努力,最后都会化为乌有,不知道这份大礼,你收不收?

第一百三十章

林清活了这么多年, 从来没有觉得这么窝囊挫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