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1 / 2)

俞向安做的酱料不多,就四种。

一是芝麻酱,二是花生酱,三是三明治酱,四是烧烤酱。

最后就是火锅底料,密封在塑料袋里面,解开塑料袋,倒进锅里加热,就是一个火锅汤底了。

她这要干的就是出口,目标相当明确,就是针对克莱特他们去的,不出口的话,俞向安也不觉得这些产品会滞销,现阶段来说,出口她能得到的利润更大,也更能得到政府的青睐。

这挣到手的就是外汇啊。

克莱特也很积极,他来到这边拓展新业务也是冒了险的,要是成功,那不必说,他能站稳跟脚,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要是不成功的话,他就要灰溜溜的回国了,跟俞向安的合作也是他在这边证明自己的一部分。

俞向安的包装也用的很用心,完全是西方的做派,如果不是有个made in china,估计会以为是外国产的。

第一批生产出来的产品检验合格后,立刻就上了船,经由克莱特的手运回了美国,第一批产品不多,这就是试试有没有水花的。

等待的时间让人心焦。

就算俞向安对自己有自信,这时候也觉得悬心。

幸好没有让她失望,她收到了保罗的回信,他下了一个大订单。

显而易见的,第一步迈出去了。

苏三葆是俞向安的助理,年纪比俞向安小几岁,她刚来到俞向安身边的时候说是助理,其实她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只是拿着工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开始就是跟在老板的身后跟着她跑进跑出,跑里跑外,见得多了,她才回过味来,原来老板是在拓宽人脉,为此还特意花了不少钱。

这些钱在苏三葆看来花的冤枉,虽然不是自己的钱,但是看着这钱倒进水里也实在心痛,不过后来证明花的是有价值的。

只要一个有价值,那么就能回本了。

老板的餐馆张罗起来了,她是大厨,自己身为老板的助理,自然也在厨房窝着。

她也有心理准备,工资不变,到哪里干活不是干活?

不过很快,她就从厨房解脱出来了,又跟着老板跑,张罗起了分店。

这发展速度,只要她用心干活,是不是她也能去分店当个店长?

不过事情的发展又和她的想象有了偏差,看着老板跟外国人熟稔的在一起谈话,然后买设备,建厂房……

老板成了厂长,而她一步登天成了厂长助理。

她都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有这么风光的一天!

厂长的助理啊,以前那是她见面了都不敢主动说话的大人物,她现在也是一个厂长的助理了,虽然这是一个小厂,但是这厂一点都不普通。

因为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好东西,会出口到国外!

国外有那么多好东西,还从他们这里买入,那还不能说明有多好吗?

订单追加,让工人们不得不三班倒,人休息、机器不休息的加大生产,累,但是大家一边忙碌一边笑,这是大喜事,厂里越来越好,他们也才能越来越好。

她现在走在厂里,别人都礼貌的叫她一声三姐。

她离开老家的时候没有想到自己还有今天。

她的家人也让她珍惜现在的日子,好好干活。

这是自然的。

她还打算着什么时候把她的孩子也接到身边来,在村里,虽然她爸妈可以帮着照顾,但是有村人的闲言碎语,不利于子的成长,带到身边也不用自己照看,孩子大了,可以送他们去上小学,让他们换一个全新的环境。

新的环境没有人知道她们爸爸不要她们了,不会有人指指点点。

每次一想到这里,苏三葆就觉得自己浑身上下有无穷的精力,可以再处理一堆公事。

老板说了,要是效益可观的话,年底就新建一栋宿舍楼,到时候她就能分到一间独立宿舍,孩子来了,可以一起住。

俞青山不知道为什么。

他接到了女儿的电话,问他有没有假期,有的话去特区那边住两天。

这还要他特意请假。

俞青山不想请假,但是他怎么问,对方都不说原因,让他悬着一颗心,不知道是不是小女儿出了什么问题,所以他还是请了两天假,算上自己的休息日,凑了三天,买了火车票过去。

去到车站,在附近一个店吃了饭,休息了一会儿,他被女儿带到了一个厂房。

“你带我来这里做什么?”俞青山百思不得其解。

俞向安没有回答:“爸,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俞青山:“这种小厂我看着挺多的,以工人的面貌来看,这里的待遇不错。”

俞向安小心翼翼:“你觉得创立这个厂的人怎么样?”

俞青山:???

“……挺能干的。”

“爸,你不觉得他们下海做生意不好吗?”

俞青山皱眉:“话不能这么说,这是你认识的人办下的厂吗?能把一片荒地变成厂房,雇佣工人产生效益,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是有本事的人,什么好不好的,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适合的路不同,你可别听了别人的话,对他们有了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