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1 / 2)

臣妻 阮阮阮烟罗 4345 字 14天前

自去年暮春太后娘娘寿宴开始,爆发的纷乱诸事,终都随着今岁暮春的洗尘庆功宴,尘埃落定,宴罢,帝驾先行,后与宴众人散去,御前总管赵东林,奉圣命快步至将离去的武安侯身前,道陛下请侯爷至御殿一叙,却为武安侯婉拒,道为人臣子,当尽忠尽孝,如今忠已尽,孝未行,人虽抵京,尚未回家,当早些归去。

这世上胆敢如此拒绝圣命的,除了身患呆症的温老先生,也就唯有贵妃娘娘与武安侯了,赵东林无法,只得回建章宫,将武安侯的话,一字不漏地禀与圣上听,圣上听了,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一个人在殿内坐了快两个时辰后,吩咐备下车马,微服出宫,去寻武安侯。

从凌烟殿离开后,沈湛出宫回府,在内待了一个多时辰,又骑马往京郊枫山去,沈氏祖茔,依山望湖,坐落其间,他策马至此,下马牵行,一步步慢走至姐姐坟前,望着墓碑正中干干净净、无称无封的“沈淑音之墓”五个刻字,目光所及,一笔一画,像是有刻刀在他心头割划,一刀刀鲜血淋漓地,深深篆刻在了他的心里。

……在边漠激战时,他即已收到了姐姐薨逝、母亲被囚的消息,信中,圣上写明事情因果,他相信信中所言,如若姐姐之死另有隐情,圣上不会在那样的敏感时刻,写亲笔信告知,而会为稳他沈湛的心,为稳军情,千方百计地暂瞒此事,确保战事胜利,边漠太平。

……纵使母亲千错万错,他和姐姐是母亲的孩子,是母亲给予他们生命,给予他们清贵的生活,将他们养大成人,如若真要有一人以性命替母亲保命赎罪,他愿那人是自己,而不是姐姐,他和姐姐说过,万事宽心,等他回来,可他人回来了,姐姐却长眠地下,音容笑貌不再,只有眼前这个冰冷的坟冢……

……原以为此生终于做成了一件事,可却又是败了,姐姐走了,母亲也变得半醒半疯,神智迷疯时,不知道他是谁,而一旦清醒,认出他来,短暂的怔愣后,即会痛骂他背叛自己生母,害她一败涂地、沦落到如此不堪境地……

……他走时,母亲鬓边已生了几丝白发,回到府中,他有预想被囚的母亲,会因自己的背叛、因姐姐的死亡、因多年谋划付诸流水、因两手空空、再无权势、只能在内宅之中度过余生,而有多么伤心憔悴,但也未想到母亲会近乎半疯,未想到那几丝白发会如潮水漫开,覆得母亲满头白发如雪……

……他也原已做好被母亲痛恨斥骂的准备,可当母亲激烈怒骂的言辞,像刀子一样扎在他的身上,当母亲红着双眼,手指着他,情绪激动地说是他的背叛害了自己的母亲、害死了他的亲姐姐时,内心强忍的痛苦,终是迸发出来,让他无法直面母亲,几是逃了开去……

……小时候他被父母亲斥责时,姐姐会替他求情,会私下里悄悄安慰他,长大后他和母亲闹了不快,也习惯同姐姐说上几句,但现在,再无人倾听安慰了,姐姐不在了……永远不在了……

牵马的缰绳,从掌中无力滑落,沈湛手抚上冰冷的墓碑,轻靠了上去,临近初夏的风,混着山湖的枝叶清气,该是沁爽的,可拂在他的面上,却似凛冽冬日里的寒风,刀割一样疼,余生春夏秋冬,皆是一样的了,永是茫茫雪原,天地空冷,岑寂无声。

原应无声,可长久的沉寂后,却有轻轻的脚步声响起,沈湛侧首看到来人,那脚步声,也就一声声地落到了他的心里,来人近前停步,他亦不动,几步之遥的距离,却似隔有天堑,无人再往前半步,亦难再往前半步,倒是“紫夜”毫无顾忌,为久别重逢,高兴地甩着鬃毛,抬蹄踏前,亲密地靠了上去。

第195章 回宫

这沈氏祖茔,在作为沈家新妇时,她曾随明郎来此,祭拜先人,在皇后娘娘薨逝后,她曾随圣上来此,望着皇后娘娘下葬,一时是初为人妇的欢喜,一时是满心彻骨的悲凉,再一次来此,温蘅望着皇后娘娘墓前的年轻男子,望着他通红的双眼,心中滋味难言,也,不能言。

……她知道,只有在皇后娘娘墓前,他才会卸下所有,才会允许自己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情绪,不愿为外人所知的脆弱与痛苦,在这里,他不是冷毅的昭武将军,不是担起一族的武安侯,只是沈湛,只是沈湛沈明郎……

……终究是放不下,放心不下,怕他会被痛苦击倒,就此沉沦在痛苦之中,一世如此,走不出过去,望不见明天,还是来了,可来了,却也不知说什么……可说什么……能说什么……

人与人对面站着,咫尺之距,却似隔着天涯,谁也迈不出靠近的一步,唯马儿不知世事纷乱、恩怨情仇,随心所欲,亲密近前,温蘅微垂着眼,轻抚着神骏“紫夜”的脖背,沉默许久,轻道:“皇后娘娘头七那日,我去过武安侯府,同你母亲,在内说了许多话……”

沈湛道:“我知道。”

轻哑的三个字后,又是长久的沉寂,暮春薰风拂着山水清气,沁爽扑面,风中犹有清淡花香,青山绿水,繁花似锦,正是人间三月好时节,前年这样的佳日良辰,新婚的他们,在京郊登山赏春,手挽着手,如胶似漆,还有在青州,那一个又一个风暖花香的春天,却都是琉璃易碎彩云散,如今这样的好时节里,天地万物欣欣向荣,他们却静驻在冰冷的坟冢之前,咫尺天涯,这一世,都将是咫尺天涯。

天涯咫尺,短短数步,是穷尽一生都无法跨越的距离,卷在风中的柳叶,轻落在脚边,沈湛哑声低问:“我们两家……消了吗?”

温蘅道:“消了。”

她慢握住缰绳,终是近前半步,轻道:“过往的恩恩怨怨,都已消了,你我往后,都向前看吧,你是昭武将军,是武安侯,是沈氏的当家人,我是薛蘅,是薛家的后人,你和我,都得好好活着,走出过去,好好活着。”

沈湛沉默许久,问:“你好吗?”

温蘅道:“……我很好,我希望,你也好。”

远处的青碧垂柳后,赵东林见静默良久的武安侯,终是从贵妃娘娘手中执过缰绳,而后就如先前因距离远听不清般,也不知武安侯同贵妃娘娘轻说了句什么,贵妃娘娘便随着牵马的武安侯,一起慢慢走远,两人并行在青山绿水间,背影瞧着,倒像是从前做夫妇时。

……他都做如此想了,何况没醋还能硬酿点醋喝一喝的当今圣上……

默默悬着心的赵东林,悄觑圣上神色,却见圣上面上淡淡的,什么也瞧不出来,也并不追上前去,就如来寻武安侯时,发现贵妃娘娘也在,便停住了脚步,远望着贵妃娘娘与武安侯轻声低语、四目相望,现下也只是无声地静静望着贵妃娘娘与武安侯,并肩而行,身影渐远,直到人影已消失在视线范围内,仍是沉默地静驻望着,一动不动。

圣心难揣,纵是自圣上出世,就侍奉在圣上身边,一直是圣上最信任最得用的内侍,可在许多事上可暗暗揣摩圣意十之七八的赵东林,在贵妃娘娘的事上,也不敢擅自揣摩,毕竟,自贵妃娘娘出现,圣上就不再是他从前熟悉的圣上,所有有关贵妃娘娘的事,都有可能是异数,圣上的言行可能最易预料,却也最难预料。

一言不发的赵东林,也不出声提醒圣上什么,只是这般屏气静声地垂首等着,等到圣上似大梦初醒,微动了动身子,垂下眼帘,默默挪步转身,如无声来时,无声离开,也默默提步跟了上去,侍驾回宫。

回到建章宫的圣上,也似与之前没什么不同,依然是一如平常,早起请安上朝,午后批阅奏折,夜里独自就寝,一日日的,规律如前,只是不再恨不得天天往青莲巷跑,不再数日见不到贵妃娘娘与太子殿下,便浮躁不定,而常是静静坐着,无事时便打开一方匣子,匣子底托着一块绣蘅的帕子,帕子上十数颗粉色碧玺,绕着一颗硕大无暇的明珠,圣上指拨着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碧玺珠,似是在想事情,又似人已走神,心魂已缈缈不知飘向何方,只一副空壳子坐在御座上,脚踏江水海崖,身披日月龙章。

如此五六日后,时转入夏,御驾将移紫宸宫,赵东林原想请示圣上,是否要派人往青莲巷,接贵妃娘娘与太子殿下同往紫宸宫,可看圣上由始至终,从没提及此事,也就默默地闭了嘴,不多说一个字,依然是安安静静地随侍圣上避暑紫宸宫,安安静静地望着圣上一如在建章宫时,每日里做着天子该做之事,闲下来便一人静坐在那里,除了看帕子珠子,还随着时间一日日流转,添了几样新的,有时是铺纸画画,总是画没多久,便落于火盆中烧了,有时是拿只拨浪鼓轻转手腕,偌大的承明殿,就只听得“砰砰”的撞鼓声响,单调的一声声,回响在金碧辉煌的殿宇中,声音越响,听来越是安静。

还有时,圣上会走站到鹦鹉架前,边给鹦鹉添食加水,边教鹦鹉说话,一声声地,教鹦鹉啼唤“弘郎”,这日,赵东林在旁侍立,看圣上处理完朝事后,又开始教鹦鹉说话,一声声地耐心教道“弘郎”“弘郎”,那立在金架上的雪羽鹦鹉,啄啄食,衔衔水,又探头瞧瞧圣上,终于在圣上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张开墨喙,清亮啼唤叫道:“弘郎!弘郎!!”

圣上起先听笑了,但笑着笑着,唇际的笑意,就慢慢淡了下去,在雪羽鹦鹉一声声清亮的“弘郎”唤声中,若有若无地浮在唇边,淡薄如一缕轻烟,一拂即逝。

赵东林垂手在旁,默看手托粟米盏的圣上,听鹦鹉每唤一声“弘郎”,便嘉奖似的喂一点粟米,唇际的笑意,也随之越来越淡,终归于无,喂粟米的动作也停了下来,静望着雪羽鹦鹉扑棱着翅膀,不解地盯着他清唤“弘郎”“弘郎”。

聒噪的“弘郎”声,叫唤了好一阵儿还未停止,赵东林在鹦鹉愈来愈响的啼声中,瞥眼看见徒弟多福似有事要通禀、正杵殿门边朝这里小心探看着,轻步走上前去一问,立时眼睛一亮,快步走回圣上身边道:“陛下,贵妃娘娘回宫了。”

圣上似听不明白这句话,手托着粟米盏,怔怔转看了过来,赵东林略提声调,含笑再次禀道:“陛下,贵妃娘娘回宫了!”

圣上这才似反应过来,幽滞的双眸,焕起隐隐闪烁的光彩,唇也微颤了颤,赵东林见圣上如此,心内也松了口气,正欲继续笑禀,然圣上已大步向外走去,衣风带起,手中粟米盏摔泼了一地。

赵东林紧着随走在后,欲随走随说,却见圣上越走越急,他都跟不上了,眼睁睁地望着心急的圣上,只顾着翘首向外探看娘娘芳影,也不注意脚下,硬生生一脚绊在殿门槛处,差点摔了出去。

被甩开一大截的赵东林,来不及伸手去扶,好在殿门边的侍卫机灵,及时扶稳了圣上,赵东林赶紧跑近前去、边搀边问:“陛下,您没事吧?”

圣上却直接甩了他搀扶的手,急急跨出门槛,走至丹墀处四处张望。

承明殿乃天子御殿,地高望远,眺目望去,一览无余,可却除了远处的殿宇、近处的宫侍,什么也看不着,圣上眸中的光彩,渐渐黯了下去,人也僵在那里不动,在他走近时,眸光如刃地冷剜了过来。

赵东林赶紧在天子动怒前,把话说完,“贵妃娘娘带太子殿下回宫了,现正在千秋殿,向太后娘娘请安呢!”

千秋殿中,已有好些时日未见孙儿的太后,抱得孩子舍不得撒手,笑点他的小鼻小嘴,亲亲他的粉嫩脸颊,欢喜地都疼不过来。

温蘅坐在太后身边,随答太后的问话,讲着晗儿的日常之事,太后是过来人,养育过两个孩子,边听边给温蘅一些指点,温蘅受教听着,又淡愁拢眉道:“这几日不知怎么了,晗儿总是闷闷不乐的,大夫说身体无恙,可就是怎么哄也哄不高兴……”

“许是想爹爹了呢”,太后抱着孩子,笑着望向通外的垂帘处,“既来了,悄悄地站在那里做什么?快进来抱抱晗儿,哀家手都快抱酸了。”

一路急行至千秋殿外,却又近情情怯,不让人通传,在通内的金丝竹帘后,悄悄站望了许久的皇帝,见被母后瞧见了,静了静,揭帘走了进去,默将眸光从温蘅身上缓缓掠过,向母后伸出手道:“让儿臣来抱吧。”

太后看皇帝小心地抱过晗儿,道:“坐下吧。”

皇帝低头抱着孩子道:“儿臣站着也行……站着也行……”

太后淡淡一笑,也不勉强,只问阿蘅道:“这次回来,留几日呢?”

第196章 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