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2 / 2)

云的抗日 欧阳锋 6295 字 22天前

成百上千的炮弹相继落下来,有的直接击中渔船,有的击中江面,还有的则砸在登船场鬼子人群中。火光绵延成一片,爆炸声此起彼伏,被炸中的鬼子哭爹喊娘,没被炸到的掉头就往江堤上奔,不少人被撞倒在地,随即被无数双脚踩踏过去,他们的惨叫声被爆炸声屏蔽,不少人直接被活生生的给踩踏致死。

“不要乱,卧倒——不,快趴到江堤背面去——”山村还算冷静,发现学兵军的炮火太过猛烈,意识到就地卧倒在江滩上那就是被炮火撕碎的命,立刻下令所有人撤到江堤背面来。他倒还算是勇敢,狂风暴雨般的炮火面前居然不顾手下的劝阻强自站在原位指挥。只是因为夜晚的缘故,他的指挥效果究竟有几何却很值得商榷。

忽然一声尖啸由远及近,他心中一凛正要卧倒,他身边的几个手下已经先后扑了上来,然后他就觉得身边忽然亮起刺眼的火光,然后脑袋瓜一疼,随即就失去了意识。

这一轮炮击足足持续了四十分钟还多,而因为有侦察兵在对岸帮助校正弹道,所以打击的精度十分高,给独立第13旅团直接造成了将近四千人的伤亡,而再加上被踩踏致死和受伤的,最终活着离开的鬼子还不足一千七百人。

没戴钢盔的山村脑袋上中了一枚弹片,虽然侥幸未死但是却从此变成了白痴,这给日军的撤退增添了一丝诡异成分。被担架抬离时小鬼子坐在担架上哈哈大笑,落在那些如丧家之犬一样逃离3号江段的鬼子兵耳中,这笑声就好像来自地狱一样,让他们心中凉飕飕的,脚步也就越发的快了。

饶国华接到对岸侦察兵的大致报告,他郁结的心情总算有了一丝舒缓。他知道,在一定时间内,他可以专心致志的考虑当面战事,而不需要担心小鬼子的援兵了。

泽田茂稍晚一些接到报告,老鬼子傻傻的坐在那里,肩膀上披着的军大衣掉落地上也没有察觉。山村向他报告将于今夜渡江以后,他就一直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他原本满心期望能够等到一个好消息,孰料最终传回的却是这样一个噩耗。

第13军的参谋长樱井省三少将陪他一起等待前线战报,见状有些担心,站起来走到他身后帮他将军大衣捡起来重新披上,轻声道:“阁下,也许我们应该给予中村大佐更大的信任。”

泽田茂摇了摇头,涩声道:“马当看来注定是守不住了。樱井君,我在海南和支那人打了相当长时间的交道,对他们颇有研究。论战斗意识,支那人并不比皇军差。看来,必须促成大本营早日实施秦岭作战。我以为这将是帝国解决支那事件唯一的出路——”

这个跳度有点大,换做其他人根本听不懂,好在作为第13军的参谋长樱井有权知道一些比较隐秘的情报,他依旧轻声道:“阁下,学兵军真的难以战胜吗?”

“现在确实很难。”

“可是帝国的空降部队并不成熟。”

“不成熟也得试一下,而且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只要中村和内山联队能够在马当打得更坚决一点,那么这里将会成为所有支那人最关注的地方。这个时候帝国发动秦岭作战,将更能起到奇兵的作用。对付学兵军,我们只能以华制华。”

第2119章 逃兵

大阪第四师团在侵华日军序列中那就是一个笑话。“天下第一窝囊废师团”的名声在日本军界早就人所共知,所以担任过该师团师团长的泽田茂被提拔为第13军的司令官一度在日本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时,泽田茂在海南瞎了的一只眼睛帮了他的大忙,第四师团羸弱是不假,但是泽田茂一个师团长级别的高级军官却上到一线并因此被打瞎一只眼睛,便有军官认为这能充分说明他的个人武勇以及对天皇陛下的忠诚,于是虽然有反对声,但他还是坐稳了第13军司令官这个位置。而随着第四师团连续出了两个悍将并且开始在新几内亚展露锋芒,这一功劳理所当然的被记到了他的头上,于是在第四师团任职的履历反而成了他的资本。他也开始向他的前任那样得到第13军广大中低层军官衷心的拥护。

秦岭自古以来就是戍卫陕西的天然屏障,秦岭的存在,也让四川这个中国大后方变得名符其实起来,这也是日本大本营不得不考虑从中南半岛开辟对华西部战线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因为学兵远征军和东北远征军现在事实上已经牢牢的控制了中南半岛大部,彻底的封死了日军这一图谋,先是小泉敏一郎提议,然后山本五十六和米内光政复议,日本大本营中开始出现动用空降兵克服秦岭这一天然屏障对中国大后方用兵的声音。这一呼声本来并没有市场,因为在日军体系中,其空降部队也是类似原先的第四师团那样的一个笑话。日本发展空降兵,不,当时叫伞兵是受了德国人的影响。二战初始(以西方人的概念),德国出动百余个伞兵兵从天降,出其不意的攻克了比利时艾伯特运河防线上的埃本埃马尔要塞,比利时东大门就此洞开,再也无力阻挡德军铁骑。日本这个民族有个特点,看到好的就想学过来,伞兵既然有此妙用,德国又是他们的盟友,那么哪有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学过来的道理。不过,历时两年,日本伞兵虽然成型,但是在训练中却事故频发,渐渐的就淡出了那些军部大佬们的视线。

伞兵既然不行,那么日军还有什么办法逾越秦岭屏障呢?依旧是空降,不过工具却不是降落伞,而是滑翔机。该方案最先由小泉敏一郎提出,而小泉敏一郎之所以会海军人管陆军的事,那还是因为穿越前在军事网上看到的帖子。该帖子剖析日军战败的原因,认为最关键的问题出在没能兵临四川这个当时的支那大后方,从而给了支那中央政府喘息的机会。该帖子提出帝国应该在出兵东南亚之前优先解决支那事件,而办法就是翻越秦岭这座天然屏障。该帖子的作者显然是个军事迷,对当时中日战场的情况知之甚深,他提出既然伞兵不行那么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滑翔机迫降呢?当时日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时间内造出足够多的滑翔机。而在日本完全控制支那天空的情况下,滑翔机完全可以安全的飞越秦岭,然后再在战斗机的保护下迫降。该帖子更直接提出,当时帝国只要能够一次性出动三百架滑翔机,将超过三万人的部队空降过去,那么就能够保证占领一个据点,而有了这个据点,帝国就能持续的增兵陕西,也就有了对支那大后方持续作战的能力。

为了推销这个作战计划,小泉敏一郎在说服山本五十六的电报中写道:帝国要想全面击败美国,必须优先解决支那事件,这样才能抽调更多的精锐部队投入太平洋战场。在支那,皇军实际上只有三个敌人。这三个敌人分别是中央军、共产党军还有学兵军。事实已经证明,帝国现阶段击败学兵军的代价太过高昂将入不敷出。既如此不如先进攻支那大后方,彻底击败中央军和共产党军。只要击败这两支军队,那帝国就能够将支那的那些军阀部队争取过来,对学兵军实施以华制华……

山本五十六怦然心动,有他说项,米内光政对这个计划也动了心。受他们的影响,东条英机也开始认真考虑该战略的可行性。然后相关讨论就扩大到了整个军界高层。

学兵军虽然挫败了日军增援马当的企图,将日军独立第13旅团达成了残废,但是却没能对马当当前战局形成决定性影响。没有了援军,小鬼子变得更加的疯狂,他们步步为营,为每一条坑道每一个地堡每一个藏兵洞与学兵军展开你死我活的争夺,在欧阳云回到广州之前,饶国华相继投入了十四个团,但是结果却令人沮丧。十四个团将近一万五千学兵持续向日军发起猛攻,结果却只占领了三分之不道的山体工事,而他们付出的代价是超过四千的学兵战死,另有两千余学兵重伤。而日军,据前线的军官们估计最少还有三千人。

完全无巧可取,性能优异的武器装备发挥不了作用,这让饶国华部的学兵们打得极其憋屈,就在欧阳云的座机在白云山机场降落的那一刻,逃兵终于出现了,大约一个排的学兵扛不住小鬼子的自杀攻势溃败下来,一下子让一线学兵全线陷入混乱。日军趁此机会收复了白天丢失的坑道和藏兵洞,而学兵军因此在短短半个小时时间内就伤亡了一千余人。

溃败的一个排的学兵其实是一个连的编制,在该连连长战死以后,副连长没能稳得住部队,结果全连幸存学兵都当了逃兵。

学兵军战史上并不是没有出现过逃兵,但是似这种成建制而且还是连级规模的却是绝无仅有——学兵军重视政治思想工作,这是学兵军被称做打不垮的铁军的基础。用吉星文在某次会见陈嘉庚时充满自豪的话来说,我们学兵每个人都是精神上的巨人,让小鬼子的所谓武士道精神见鬼去吧。

成连建制的学兵当了逃兵,并直接导致部队出现重大伤亡并丢了白天的战果,饶国华接报大怒,下令立刻对他们进行枪决。然后他召开团长以上的军官开会,在会上重申了总司令部的命令,最后他悲愤的说道:“三天时限就快到了,我们事实上已经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但是出现逃兵行为却是我们最大的耻辱。诸位,总司令已经回到广州了,我本来想用马当作为迎接他的礼物,但是现在——诸位,我们已经作出了偌大的牺牲,如果最终还拿不下马当,那兄弟们岂不是白死了?我等会会致电总司令部请求宽限我们一天,我希望每个人回去以后多做士兵们的工作,明天将是我们最后的机会。”

第2120章 除贪

欧阳云的回归即使在总司令部也是个机密,而他回来的真实原因除了常根以外甚至连李铁书也不知道。李铁书和吉星文皆以为他是为了和重庆政府的谈判回来的,所以两个人在见到他以后第一时间提出的都是和此有关的话题。

欧阳云为首的学兵军代表团开罗一行为中国谋求到了巨大的利益,两百个师的武器装备、将近十个亿的金援……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在开罗的时候,欧阳云为了让中央政府承认《开罗宣言》,也就是承认他代表的身份,开出了五亿美金和五十个师的武器装备的条件。在中美英三方一揽子协议生效以后,现在是到了兑现这个承诺的时候了。早在几天前,中央政府就从重庆发来邀请函,希望欧阳云能够赴重庆商量美援物资的分配细则。吉星文和李铁书对开罗会议知之寥寥,他们也不敢做这个主,只能压下电报迟迟不给予回复。而中央政府对这批武器装备是如此看重,所以几乎每天都有电文来催,甚至不惜在《中央日报》等媒体上大肆宣扬此事,渐渐的,开罗会议就被广而告之,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件事,这让欧阳云还有他掌握的美援物资便成了众矢之的。各个爱国团体、民主人士包括陈嘉庚等华人华侨领袖都纷纷公开或者半公开的发出呼吁,希望学兵军能够早日将美援物资交给中央政府,以帮助大后方稳固防线、稳定金融,从而保持持续抵抗的活力。这让李、吉二人这段时间承受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

会出现这种情况和《中央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陈果夫写的社论有关,陈果夫在这篇社论中首先肯定了学兵军代表团在开罗会议中的作用,高调赞扬他们让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意识到了中国在这场反法西斯的世纪大战素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付出的巨大牺牲,是民国史上一次巨大的外交胜利。然后指出中央政府以及中央军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以及做出的牺牲,指出要想彻底击败日本侵略者,中央政府和中央军依旧是决定性的力量。最后则向欧阳云和学兵军总司令部发出呼吁,认为在此国难当头,学兵军的领导人应该有大局意识、民族意识,他们有义务帮助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度过当前难关,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云云。

持续在密封舱中呆了十几个小时,然后又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汽车,欧阳云疲累不堪,只觉得身上的每一根骨头都酸疼难忍。此刻他最希望的是能够好好的睡一觉,不过吉星文和李铁书乃是他的左膀右臂,是他可信赖的同志,他揉揉太阳穴用尽量温和的口吻说道:“这件事不急,美国人是有条件的,我们完不成,他们不会先兑现。你们先看看这个——”说着他从顾恋云手上接过常根的那份密电递给吉星文。

吉星文匆匆一扫脸色就变了,他忧虑的看了欧阳云一眼将密电递给了李铁书。李铁书接过来看了看,脸色变得同样严峻,将密电交给顾恋云,他看着欧阳云问道:“有这么严重吗?这么多人?”

“我也希望常根搞错了,但是你我都知道常根的脾性,他不会再这种大事上犯错误的。”欧阳云道。

吉星文愤怒了,他狠狠的一挥拳道:“全部抓起来枪毙,这些混蛋,前线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方的安宁,他们不思感恩也就得了,居然做出这种事!”

李铁书:“必须严打,不过速度要快,不能导致祸乱。现在浙北和江西都在打仗,后方乱不得。”

“我三申五令政府官员不得贪腐,看来他们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了。我很痛心,这些人可都是战场上的骁将,都是经过九死一生才活下来的。他们为了杀鬼子可都是真的敢拿命去搏的,怎么到了地方上就变成这样的了?这腐化的速度也太快了些!”欧阳云痛心疾首的道。常根密报的名单上,很多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的官员都是曾经的学兵军军官受伤后转到地方和工厂的。欧阳云当初将这些人安排进地方本是出于照顾性质,算是一种对他们精忠为国的奖赏。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却成了他们赖以贪腐甚至横行乡间的资本。“姜总一直劝我治理地方还是应该借重民主人士的力量,悔不当初啊!”

吉星文听得心中一动——学兵军规模越大,高层里面已经有不少人在想以后的事情,这其中,以蒋光鼐为首的一帮老人毫不掩饰自己的野望,认为凭学兵军现在的军威气势,完全有资格在战后入主中央,所以学兵军应该开始考虑寻找政治上的盟友了。而第三党等游离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的等民主人士就是他们团结的目标。在这件事上,欧阳云始终保持沉默,而现在从他嘴里终于出现相关的字眼了,这让吉星文变得兴奋起来。他想了想道:“让学兵军体系之外的政治力量进入政府是必然之路,这样对我们的干部也是个监督和提醒。毕竟我们不能保证队伍永久的纯洁性。”

“这批人全部该杀,具体行动就由吉总负责,秘密抓捕公开审讯。审讯过程必须公开,而且要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起到警示作用。另外可以让李子文借这个机会进行宣传报道,以在全境推行反腐惩贪行动制造舆论。除了这些人,对于那些罪行较轻的,我们允许他们投案自首……”欧阳云最后一锤定音道。

讨论完了这件事,马当战事被李铁书提上桌面,他拿出一份饶国华不久前刚刚发来的战报小心翼翼的递给欧阳云道:“本来想明天再给你的,想想还是让你现在就清楚比较好。马当十块硬骨头啊!”

“战死六千余人,重伤近三千,格老子的,这个饶国华怎么回事?!”欧阳云看完战报立刻怒了。单次战事这么大的伤亡,学兵军的战史上并不多。而考虑到敌人只有五千余人,这样的伤亡程度简直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

军务是由李铁书暂理的,马当战事打成这样他也难辞其咎,他脸色相当难看,想说明一下困难但是嘴唇噏动了两下最终却什么话也没能说出来。

欧阳云本来并不想插手前线战事,在兼任远征第七军团司令官并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以后,他有意将本土作战交给李铁书全权负责,希望借此机会明确学兵军高层的分工,自己好全力经营海外作战。不过马当战事打成这样,部队伤亡如此惨重,他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坐视了。

第2121章 火攻

每日战报都被送了上来,随同送上来的还有小食堂赶工做出来的肉粥。就着战报一边喝着肉粥,欧阳云一边开始评论起来:“……直接炸开山体以坍塌坑道为前进基地由点及面这个设想倒是不错,可是攻守之间的差距却太大了……迷信武器装备,我说过多少次了,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是人,看来这个饶国华根本就没听进去……”忽然,他重重的一拍桌子骂道:“格老子的,简直愚蠢,都连续填进去三个团了,明知不可行偏偏要固执这种战法,不败才有鬼了!”

李铁书和吉星文还有顾恋云各自捧着一碗肉粥喝着,听见这话三人齐齐一惊,李、吉二人对视一眼,眼神中满是无奈。战事艰难,他们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甚至于在昨天晚上还将总司令部的所有作战参谋召集起来商讨对策。不过众人探讨了三四个小时,最终却没能拿出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