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看着她死(1 / 2)

604、

月桂垂眸将衣袖扯平。

“主子啊,是要华妃的命啊……”

月桂说完,也不看向四喜和月桐等人,便率先抬步而去。

月桐听得呆住,“……主子不是给华妃和淳嫔求情么?”

四喜这才轻哂一声,“求情,有时候反倒是叫她死得更结实罢了。”

四喜说罢,便也赶紧疾步上前追上月桂去了。

.

华妃和淳嫔的事儿被廿廿压了下来,没向外声张去。但是这后宫里啊,何尝能有一堵不透风的墙呢?

当晚六宫来廿廿宫中请安之时,各宫嫔妃的神色便都各异,显然这事儿已经多多少少被各宫不同程度地知晓了。

廿廿对此不意外,华妃又岂有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故此华妃便托病没来,自是不想当那众目睽睽之下的靶子。

华妃既然没有来,淳嫔反倒来了。要不然两人同处一宫之中,自然别扭。她是宁肯立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想单独与华妃大眼瞪小眼儿地守在一个屋檐下了。

廿廿便也当着众人的面儿吩咐,“当日是淳嫔自请挪进延禧宫去,与华妃同住。那今儿,我便做一回主,还是叫淳嫔挪出来吧。”

淳嫔又是欢喜,又是难受地赶紧行礼,垂首之间已然是泪盈于眶,“……嫔妾谢皇后娘娘恩典。”

廿廿却颇有些沉吟,望望諴妃,“这会子淳嫔应当挪去哪个宫呢?”

諴妃倒是含笑道,“如今后宫之中,嫔位以上的主位倒是不足,故此东西六宫里颇多合适嫔位居住的宫去。皇后娘娘只管吩咐就是。”

廿廿点点头,眸光轻转,忽地望向了安常在和荣常在去。

“我想起来了,如今景仁宫就安常在和荣常在住着呢吧?景仁宫乃是圣祖康熙爷诞生之地,原本不该只由两位常在居住……这事儿内务府大臣们早就上过奏本,说不合适,只是当时皇上刚亲政不久,暂且还顾不到这些去,这便耽搁下来了。”

“既如此,便叫淳嫔挪入景仁宫吧。淳嫔居景仁宫后殿,管理景仁宫事务。安常在和荣常在,跟随淳嫔勤修内职就是。”

淳嫔不由得惊喜交加,眼中泪珠儿登时凝成了形儿,只需一眨眼就能掉下来。

廿廿便叹口气道,“淳嫔,希望你挪入景仁宫后,当不负‘景仁’二字。”

淳嫔一震,急忙将泪珠儿给眨回去,赶紧行礼谢恩。

.

各自散去后,諴妃亲自送淳嫔回宫,以便安排她挪宫事宜。

从储秀宫往延禧宫去,距离不短,两人却也都不着急,退了小轿,两人相偕步行。

“……景仁宫自是要紧的,可是淳嫔你却也要明白,景仁宫里也不是那么容易就住得下的。”三公主风光大嫁之后,諴妃心愿已了,如今自己翊坤宫里也没旁的事儿了,这便将一颗心都放在后宫这边。

此时廿廿不便亲自来送淳嫔,那便自然是諴妃来最妥当。諴妃的性子也比廿廿更为柔软,心下是将这些年轻的新人们都当成三公主来看的,说起话来便也更容易入耳动听。

淳嫔深深吸口气,转眸望諴妃一眼,“多谢諴妃娘娘……嫔妾心下也明白,景仁宫里的两位老人儿,虽说都只是在常在之位。但是一位是开国功臣后裔,一等信勇公之女,家世贵崇;另外一位是从前皇上在潜邸时的老人儿,又是从前孝淑皇后跟前的,资历深。”

“故此啊,我未必就能压伏得住她们,更何况那还是两位呢。我刚住进去的日子,我暂且不与她们两个一般见识就是了。”

諴妃点点头,“这是景仁宫的内,实则还有景仁宫的外呢。你虽说从延禧宫里挪出来了,可是景仁宫毕竟与延禧宫挨着还是近,甚至不过是一步之遥……”

淳嫔微微凝神,便也点头,“我都明白……”

淳嫔却也随即便是灿然一笑,“不过什么处境都总归好过我阿玛为了我送了性命去!如今我们父女还都安然活着,皇上也并未降我的位分,那我便还有什么害怕的?”

听淳嫔这样说,諴妃便放心而笑,“好妹妹,你既然这样想,那我就自然放心了。”

諴妃说到这儿,便又握住淳嫔的手去,“对了,你如今已经在嫔位,就别一口一个‘諴妃娘娘’地唤我,咱们都是姐妹,便还是以姐妹相称就是了。”

淳嫔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试着喊了一声,“諴妃姐姐……”

諴妃含笑点头,“这就对了!”

.

此次事件在后宫里闹出的动静不算小,可是幸好随即前朝便发生了一件大事,倒将这件事给掩盖下去了。

——七月间,因十月将是孝淑皇后正式奉安陵寝的日子,故此大臣们为此奉移之礼准备各种文诰。

可就在这样的大事上,礼部等官员却犯了大糊涂去,他们竟然在文诰中用了“掩闭石门,大葬礼成”这样八个字!

因皇陵自然都是皇帝的陵寝,皇后是祔葬。虽说在皇帝们崩逝之前,若是皇后先身故了,是可以将那陵寝暂时称为“孝淑皇后陵”,但是等皇帝宾天之后,这陵寝便要易回名儿来。

终究,陵寝的主人还是皇帝。

故此若是将石门这就给封了,可是皇帝还在世呢,那岂不是要让皇帝百年之后,无处可归了?真正的主人,要被挡在自己的归宿门外了!

气得皇帝下旨大骂:“此吉地乃皇考赐朕之地,非赐皇后之地。若关闭石门,欲朕另卜吉地乎?”

这是我皇考赐给我的陵寝啊,又不是赐给皇后的,你们现在就张罗将陵寝石门给关上,难道是要朕还要重新另外选址,再修个皇陵不成?

至于“大葬礼成”,就更不像话了——朕还活着呢,怎么能就“礼成”了?“王大臣等又何忍出诸口?”

皇帝痛斥:“总之朝廷之上,无实心办事之人”!

皇帝命将所有办事之王大臣、并礼部堂官,著交吏部会同宗人府严加议处,速议具奏。

受此事波及,荣郡王绵亿、礼部侍郎纪晓岚等一大批主办此事的官员被革职。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本已年迈,自此次革职之后,差事便都开了缺,给后来的年轻人们留下了空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