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2 / 2)

苍壁书 慕时涵 3447 字 4天前

贺兰柬伏在另一鲜卑武士的背上,闻言亦是吃惊,转过头,看着独孤尚漆黑的眼眸在清亮的月色下竟是愈发地晦深莫辩,心念微动,试探道:“少主可是想去安邑城中的云阁,探听一下洛都和江左的形势。”见独孤尚沉默着不出声,便知自己猜测无误,不禁轻轻叹了口气,“可是少主,安邑城乃并州南北通衢之地,怕是……”

“不得不去。”独孤尚打断他,声音冷硬,“探得父母消息为其一。其二,柬叔认为,我们这般在荒郊野岭徒步的走法,何时才能到云中?”

贺兰柬无言以对,半晌,才轻声道:“少主所言甚是,这样的走法确实是不妥……不过少主的安危紧系全族命脉,却不能孤身犯险。”他言词利落,并不给独孤尚出声反对的机会,迅速将目光转到石勒身上,低声道,“我如今行走不便,恪老尚未清醒,眼下只得麻烦石族老了。”

石勒自然义不容辞,颔首道:“好。”转身找了处草木茂密的地方,将宇文恪轻轻放下。再走到独孤尚面前,见少年的目光仍透着几分倔犟执拗,忍不住暗自叹息,撩起衣袂肃容跪地:“少主,确如贺兰所说,如今主公身处危境,你若再有万一,鲜卑一族将能依靠谁?石勒腆为族老之首,今日不得不逾越谏一句:今后少主但凡有任何决定,还请念在鲜卑全族的兴败,三思而行。”

独孤尚抿紧了唇,眸色渐渐暗沉,似陷入了无止尽的深潭中,连脸色亦愈发苍冷。“我知道了,”他缓慢启唇,寒凉的气息仿佛自万古冰石中渗透出来,“族老请起。”

石勒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又微微一笑,浑然还是往常的温煦:“少主放心,明早之前我必然回来。”言罢飞身掠出,山道上树木疯长,正笼出浓郁的阴荫,罩着他矫捷的身影,顷刻不见。

“少主也坐下歇会罢。”贺兰柬望着少年僵直的背影,轻声叹息道。

即便是筋疲力尽,独孤尚坐在树荫下,抬头望着星空残月,最初并无睡意。山上微风习习,早没有夏日的炎热,草木香气传入鼻中,隐约夹杂着一丝耐人寻味的檀香味,独孤尚刚生出警觉,却无奈倦意带着神思恍惚,竟让眼皮不断下耷,连回头看一眼的力气也没有。一霎睡意朦胧,梦境渐生,依稀觉得似有人在身旁轻抚着他的发,手掌宽厚,动作温暖,正如父亲幼时摩挲着他的脑袋,夸他“龙璋凤姿”时情不自禁流露出爱怜和骄傲的感觉。

“父亲……”他喃喃出声。

他生来孤僻清冷,有别寻常少年在父母膝下的巧言承欢,似乎自小就明白生为鲜卑少主所承担的使命,文事武事无一不佼然出众。除此之外,便一心沉醉于乐曲。虽兴趣在此,却也从不耽误平时课业的进展。又因他年幼在塞北长大,见惯了浩瀚黄沙、广博天宇、无垠苍原,性情比中原贵族子弟是全然不同,少了骄矜轻狂,多了沉稳刚毅,虽年纪尚少,却早早便有独当一面的镇定风度。于是独孤玄度待他,亦不是寻常父子之间的严厉,教导之外两人恰如兄弟朋友,交流所感,切磋乐技,父子相处时间虽不长,关系却尤为亲厚深刻。

在独孤尚开始记事起,云中城里里外外,但凡鲜卑族人见到他,无一不提及主公的英勇仁义。于是他自孩童时起就知道,自己的父亲,年未弱冠就已是草原传闻的英雄,南征北战,斩荆披靡,如同整个鲜卑的天神,庇佑着鲜卑一族的荣膺。在他心中,也从来都认为,父亲便是昆仑神的化身,奇丽雄伟,顶天立地,无所不能。

然而终有一日他到了中原洛都,见到了令他眼花缭乱的繁华奢靡,亦见到了一众衣冠楚楚背后,那些无所不在的争斗和阴谋。透心的寒意自心底腾升,他本能想要逃避,却被鲜卑少主的身份紧紧束缚了脚步。

每逢宫宴上,裴太后深藏警惕的目光,姚融从无善意的笑容,裴行一贯的冷眼相看,令他又开始知道,自己今后的路,便与性本温润的父亲是一般的无奈――他的一生,注定风雨满途,而他,却无可避退,只得让自己血液中的斗志慢慢燃烧……

因为他的背后,数十万人在仰望。

独孤尚睡得并不安稳,身体辗转,额角冒汗,脸孔冰凉。

“阿弥陀佛,善哉……”温热的手指抹去他满额汗珠。他模模糊糊地,听到一人在叹息。檀香味不断传来,浅浅淡淡,令他的睡意愈发深沉。

“睡吧。”那人在他耳畔轻轻吐声,语如禅音入心,平和悲悯,似能超度一切忧愁焦虑。

独孤尚安稳下来,冰冷的手被那人握在掌心,慢慢地,沉沉睡去,一时再无可梦。直到山脚下一阵烈马嘶鸣声入耳,独孤尚惊醒过来,睁开眼,却被当头烈日照得一阵昏眩。

“少主?”宇文恪不知何时已醒过来,正与贺兰柬紧张地看着他。

独孤尚忙坐起身,望着天色,惊疑道:“我睡了多久?”

“差不多五个时辰了。”贺兰柬目光有些难言的复杂,勉强笑了笑,“看来少主这一路真的是累坏了。不过好在石勒已带了马匹和马车来,今后路上可以轻松一些了。”

“石勒人呢?”

“山下等着呢。”

“下山罢。”独孤尚背起宇文恪,率先飞身下山。待到马车前,才见跟随石勒而来的,还有云阁在安邑的主事。

石勒接过宇文恪,将他抱入马车中。那主事见过独孤尚,不等他询问,便道:“昨夜石族老来找在下时,江左那边正传来密函。小王爷请看。”将密函递给独孤尚,主事站在一旁,补充说道,“至于洛都的形势,那边的云阁并无传信,想来是因云阁素来和独孤、慕容两府关系密切,怕是也被看管住了,不过我在安邑城中这几日也一直听到传闻,说是独孤王府和慕容王府两族共三千余人已被铺牢中,怒江的军队因主遭难,聚众哗变,兖州战火已起。”

贺兰柬道:“朝中有没有消息?”

主事道:“昨日听说的,朝中似有重臣提议御史台、廷尉寺并三大辅臣,重审此案。”

“消息从洛都传到安邑,且是流言,必然有失真和滞留的地方。”贺兰柬思索道,“独孤和慕容两府的人至多两千人,若真有多出的,想必有人借此案想要大肆排除异己了。而你昨日听说的朝廷议事,到了今日,怕也难以确定了。”他话说完,才发现独孤尚站在一边安静得异样,移目过去,骇然大惊,只见少年的面色铁青,目光更是罕见的散乱无神,忙问道:“少主,江左发生了什么事?”

那主事也还未来得及看那封密函,见状不对,夺过独孤尚捏在手里的丝绢,展开一阅,脚下登时虚乏发软,颤抖着手指,将信函递给贺兰柬。

“郗将军已……已……”那主事喘不过气般,声音困在喉中。

飞鸽传书自然送来最及时的消息,丝绢上字迹凌乱艰涩,勾画之际极不纯熟,竟似出自初学写字的孩童之手,然而字里行间的语气却又十分镇定沉稳,分明是云濛的亲笔书信。

云公子的字何故成了这般模样?贺兰柬皱眉,按耐住疑惑,努力分辨着墨迹,细细读下去。

原来东朝业已大乱,早在六月底,与北朝独孤玄度无故被唤回朝廷一般,东朝郗峤之也因麾下将领殷桓的告密而身负通敌之罪,于是解印弃甲,连夜赴邺都澄清缘由。途径兰泽山,却被两千禁卫围捕,当夜押入天牢,未及明堂审判,便定下谋逆罪名。次日查抄满门,郗氏在都城的所有家人,连带东山和高平的族人,甚至东朝当朝皇后郗敏之,共万余人,皆被捕入狱。

而与北朝目前浑沌形势不同的是,东朝当权者执政铁血迅疾,七月初三深夜,郗峤之就已被杀密室,头颅悬于城门示众。郗氏亲近一脉,共两千余人,在七月初四清晨,当街诛灭。唯有沈峥、谢攸铤而走险,矫诏入狱,才救出已中雪魂之毒的郗彦,云濛父子城外接应,此刻正马不停蹄,赶往北方。

云濛显然也知道了北朝之乱,信中命北朝所有云阁要不惜重金、不顾代价,尽力挑唆北朝重臣之间的矛盾,局势愈乱,愈可趁机救人。并在信中道,若两族中有逃出此乱的,沿途如求助云阁,自当鼎立扶持,将他们送往云中。信末,他不无悲愤道,“天地之大,于独孤、慕容、郗氏三门而言,独云中百里立足之地!”

贺兰柬手脚发凉,挣扎着从鲜卑武士背上下地,步履蹒跚,扶着车壁,脑中空荡了好一会儿,才渐渐找到原魂。

“少主?”他看着独孤尚,声音虽微弱,却字字坚定,“云公子说得不错,我们如今唯有去云中这一条活路。按眼前形势,只怕两朝大乱另有内情,洛都局面迟早会如东朝一般,再在北朝的疆土上多停留,我们的性命也是岌岌可危,必须马上回到云中,重振鲜卑骑兵,挥师南下,或许能威慑到北朝朝廷,让姚融之辈有所忌惮,如此,方才能救主公一命。”

他担心着什么独孤尚何尝不知,此刻却只置若罔闻,木然站在当地,望着西南方的山岭在晴空下无限扩大阴翳,久久难以动弹。

父母在狱中,而他在逃亡。

绝望之下的手足无措――十四年来,他第一次觉出在命运的捉弄下,再坚毅的魂魄,原来也可以这样轻而易举地转为潦倒不堪。

“将他架入车中!”见他无动于衷的模样,贺兰柬着急起来,猛咳数声,喝命身后的武士。

两个鲜卑武士将独孤尚扶入马车中,贺兰柬随即跟入。石勒叹了口气,辞别了云阁主事,领着众人,纵驰离开。

一路追风急奔,马车不住颠簸,贺兰柬的气血愈加浮躁,心肺几乎要从喉中吐出来。忙掀开帘子,吸了口气。宇文恪按摩着孤独尚的穴道,令他放松心绪,意识模糊,再度闭眸睡去。

“贺兰,有人在跟踪我们。”宇文恪低声道。

贺兰柬正感受着拂面清风,闻言却身子一僵,回头盯着他,神色怪异:“什么人?什么时候跟在我们身后的?”

“自从我们出了蒲州,这人就跟在我们身后了。”宇文恪声音低沉,望着帘子外的不断穿梭而过的景色,“此人轻功极高,内力更是出神入化,即便近在咫尺,你我也是难辨其气息。若是敌人,将极难应付。不过――”他话锋一转,看了眼似已熟睡的独孤尚,“以那人昨夜的动静来看,应该是友非敌。”

贺兰柬手指敲膝,若有所思着,没有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