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2 / 2)

名医贵女 贫嘴丫头 3157 字 1个月前

因颅内出血压迫神经而造成截瘫这种病,很难医治,大半需做开颅手术清除淤血,但同时,此病却也有极大的偶然性。正例如苏涟漪曾经看过的那个新闻报道,英国女子因头部血块压迫失明,若干年后不慎撞击头部,竟恢复了视力。

而乔伊非的病也是如此,他儿时虽收到重创,脑中有淤血,但万幸的是,当时他还年幼,其身体恢复能力喝吸收能力远远大于成年人或老年人;加之,因身处高位,即便是他腿部失去知觉,但依旧有人按时为其按摩腿部,其好处便是防止肌肉萎缩。

对于苏涟漪来说,她被眷顾是因虽治疗重症,却治疗一个正在康复痊愈中的重症,可以说捡了大便宜,白白当了回神医。

一晃,又过去了三天。

自从那一日单独与苏涟漪相处,乔伊非便如同上了瘾一般,再也无法忍受三人相处时的局限,因为有玉容在,小涟便不会和他多说什么、更不会给他讲那些道理、典故以及外国开明皇帝的壮举。

外国开明皇帝?

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外国,而中国古代的皇帝罢。

只要是受过中国义务教育九年制的人,学习过语文、历史课,对中国古代皇帝若干事例几乎便是信手拈来,而这些事例,是最好的教育材料,针对未来的上位者。

这一日,乔伊非又借口想出外散步,带着一众贴身侍卫,约上小涟,出了门去。

苏涟漪先是带领乔伊非做康复运动,待其累了,便坐下休息,两人顺后便聊了起来。

“故事,我已给你讲了几日,这么多皇帝,你最喜欢哪位?”涟漪问。

乔伊非道,“喜欢乾隆皇帝。”

“为何?”涟漪略微惊讶,因为在她的脑海里,最有代表性的明君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或是康熙皇帝吧,怎么会是乾隆?“那你喜欢乾隆皇帝的什么优点呢?”

乔伊非道,“因为在我印象中的皇帝,都是身居高位很少下民间体察民情,包括我父皇在内,即便是真去民间,也是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而前来接驾的官员多少都会粉饰太平,其实……父皇也不是真去体察民情,而是以此来感受被万人朝拜的成就感,毕竟,虽在皇宫中有生杀大权,但因朝堂有限,每日的朝臣人数最多百人,与在外被万人朝拜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这是苏涟漪第一次听到这种如此独特的说法,一个现代人怎么会想到,原来古代皇帝脑子其实也和普通人一样,喜欢炫耀。

“你怎么知道乾隆不是去感受成就感?”涟漪问。

乔伊非回答得十分理所当然,“因为你给我讲的《戏说乾隆》里,乾隆皇帝只带了几名下人便去了江南,体恤民情,方才真正知道百姓们的生活如何、想要什么,又对国家的期待几许。”

苏涟漪恍然大悟,原来她为了强调体察民情的重要性,随口讲的故事竟被乔伊非当了真。其实她还说电视剧里另一位整日不干正事到处瞎溜达的皇帝呢——《康熙微服私访》啊。

话糙理不糙,故事虽假但反映的道理却为真。

面纱之下,苏涟漪的嘴角弯起一抹算计的弧度,“那你是否打算体察民情?”

乔伊非点头,“去,一定要去!”

涟漪继续道,“其实体察民情也不一定要登上皇位后才去做,身为太子也应体察民情,这也是太子的职责之一罢。”

------题外话------

关于前两日字数赠送的事,丫头解释一下。

首先,为什么要赠送?因为跟文实在辛苦,每天盼了一天就为了那几个字,但对于作者来说,连载文需要读者的跟文,才能得到及时的意见反馈。所以,每一次丫头因种种情况更文太少,都良心难安,总想用什么办法将字补全,以补偿辛苦跟文的读者朋友。

其次,有朋友反应刷新没看到新增的字,后来读者“知与谁同”留言说,补的字只有电脑上能看到,丫头才恍然大悟,之前也是一无所知。对小知同学表示感谢!

鉴于此,以后丫头尽量不会这么补文了,尽量一次更完。之前给大家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折腾了大家,对不起了!

☆、281,第三封信

东坞城,一派萧条,就连那东部第一大书院——叶弘书院也是如此。

从前的高朋满座、金碧辉煌,集名流才子、集富贾权贵的大型书院,如今却是多年失修、尘埃破旧,门可罗雀、往来陋衣。

硕大近丈的书院大门紧闭,那朱红色的大门如今已成了暗砖色,甚至一些地方的漆直接掉落,漏出木质门身。

这大门,在东坞城和叶弘书院鼎盛时期,每周都要开启数次,因学子出校入书院时,往来人数众多。而如今,因学生寥寥无几,这大门已失了作用,平日里只开启一侧的小门便可。

云飞峋并未带太多人,只和司马秋白两人来到叶弘书院,来拜访项叶弘项老。

“师公,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项老家中拜访?”司马秋白问。

“因听徐世伯说,项老为人执拗倔强更是一板一眼,若是相识之人拜访家中,他也许会欢迎,但因这种公事而寻到他家中,他非但不会欢迎,还会将人扫地出门。”飞峋答。

司马秋白又问,“师公,既然徐知府与项老从前同为东坞城的知名人物,想来也熟识,为何不由徐知府引荐我们到项老的家中?毕竟这种机要之事在外面来说,实在是不安全。”

飞峋无奈,“司马你说的对,在外谈这些事确实不妥,问题是……徐世伯这几年装疯卖傻,项老多次抗议游说都被徐世伯敷衍回去,若徐世伯真的引荐,你说项老会见我们吗?”

司马秋白道,“不会。不过,我们这是有正事在身啊!我们就过去,拿出信,听说项老也是忠义之士,难道还能不分黑白的将我们赶出去?”

飞峋摇了摇头,“我现在担心的不是项老,而是怕他身边潜伏着奉一教的人,就如同吴将军的处境一般。”

司马秋白恍然大悟,“还是师公想的周全,那我们便去问问吧。”

硕大的正门紧闭,一旁的侧门半掩,无人看守,两人便这么推开了门,入了内。

入了门,迎面所见硕大广场,广场由东坞城特产的白岗岩建成,广场的石板地面周围雕刻着精美花纹,那花纹呈波浪形,意为大海,而广场石板中央,纂刻着一个黑色大字——学。这广场的名字便是学海广场,学海无涯苦作舟,以此鞭策学子。

马秋白出身书香门第,更是三元,在京城有才名,也算是知名学者。他入了那简陋的侧门后,便未说一句话,因他能深刻感受到整个学院的氛围,虽未见项老,却对其肃然起敬。

两人正穿越广场向内而行时,只见一旁有一身着浅蓝色衣袍的年轻男子前来。“两位不是我们书院中人吧?”那语调还算斯文,但却没有客气之感。

两人站定,飞峋对那蓝衣男子拱手,“这位公子,我们确实不是书院中人,慕名前来拜见项叶弘项老。”

年轻男子大概二十左右,身材消瘦,脸上略有书卷气,“你们找校长有什么事吗?”

飞峋心中打起了警惕,但脸上还是客气的笑容,“不知这位公子是书院中人吗。”

年轻男子很是自负,一指自己身上浅蓝色服装,“你说呢?这可是只有叶弘书院人才能穿的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