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1 / 2)

那妇人边走边不断张望,打量着路旁的房屋院落。看到差的房子,扫都懒得扫一眼。可看到好点的房子,却会在院门口往里头偷偷瞅。

这怕是小偷踩点儿来了吧?

刘芳冷笑一声,正巧她心情不好,抓个小偷审审,泄泄火气倒挺好。

她小心地缀在后头。

打量久了,发现这人竟有点儿眼熟。

她想了好半天,才想起来,好像是公社第二生产小队的一个队员。

可这人踩点儿的地方,却是三队的地头。

她更疑惑了,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女人居然就近跑到三队来偷东西吗?

看到了一个疑点,就容易发现更多的疑点。

照理,真要偷东西,难道不该是晚上摸黑来偷,更保险吗?这会儿大家虽然都在上工,但也难说不会有人抽空回来一趟。要是谁家被偷了,这个跑到别队地头上来的女人,肯定是头一个被怀疑的对象。

再说了,她还带着个小孩。到时候被发现了,跑都跑不脱。

这些疑问还真惹起了刘芳的好奇心,她就一直跟着她们。

终于,那女人选中了一户修得较好的院落动手。

她用细竹条,把院门的门闩弄开,然后牵着孩子摸了进去。

没过多久,她就出来了。

只是,身旁的孩子却没影儿了。

刘芳终于忍不住走出去,大吼一声:“鬼鬼祟祟地,干嘛呢?!”

那妇人被她一吼,吓得举手无措,左顾右望的。接着,冲她弓着腰,做了个求神拜佛的动作:“活菩萨诶,求你救救我女儿的一条命吧,千万小声点儿,别把人招来了。也千万别把这事儿说出去了。给娃子一条活路吧!”

那女人求着求着,就开始流眼泪。见刘芳无动于衷,还差点往地上跪。

刘芳赶紧把她扯起来:“你这是干嘛?刚刚那个女娃子呢?”说着,就往院门里望去。

女娃子就蹲在院子里,怯生生的,右手食指的指甲反复抠挖着自己破旧却整洁的鞋面,看上去似乎有些紧张。

刘芳看得疑惑不已,回头又在问:“你这到底是在干嘛?”见女人低着头,不肯说,她又威胁道,“你说不说?不说,我就大声喊了啊。”

“别别别!我说,我说。”妇人急了,忙拉住她的手臂告饶,“我……我是……”

妇人自己大约也觉得丢人,咬了咬牙,憋了一会儿,才说出来。

原来,还是跟眼下的旱灾有关。

二队去年秋收的时候,出了队长谢有田乱报产量,跟李向阳较劲儿的事。队员们深受其害,辛苦种了一年的粮,口粮却被全部征走。

后来,还是当时的牛书记去县委求领导,才帮他们要到一个月的口粮的。再后来,牛书记和李秘书两个人,也不知道用的啥法子,替他们搞来了裹腹的粮食。

可农家人看天吃饭,别的队每家每户都存了一点老底子的,就怕遇到不好的年头。二队呢,却因为去年的事,倒欠国家不少粮食。征粮队的人一来,把他们的那点老底子全都掏干净了。

如今,一遇到百年难逢的大旱灾,最先挺不住的,不就是他们了吗?

刘芳听她说得惨,问了一句:“公社上不是才分了肉的吗?”

妇人嗫嚅地道:“那点儿肉,一个人才几斤……老天爷也不下场雨,庄稼都快旱死了……眼瞅着家里快没粮了,我也是狠下心肠,才想着把娃子送出去的……”

其实她家也并不是就没粮了,上回田社长不还带着人去外省,把大肉换成了粮,分给大家了吗?只是,分的那些粮远撑不到下次秋收而已。

原来是来丢娃子的!刘芳可算抓到了重点。她眉毛一竖,声音又大了起来:“你这也太蠢了吧?把娃子丢到三队来,到时候这家人难道会找不到你吗?人家就是到处问,也能问出线索来了。”

“不是啊……那个李红果不也是她亲娘,丢到公社李秘书家里的吗?李秘书还给她上了户口呢……”

这件事在全公社都已经传为美谈了。李秘书善心接收小娃子,小娃子又研究出了粮食双蒸法报答养父的养育之恩。父女俩感情好到像是有血缘关系一样。

大家私下议论时,都还在说,这事儿简直能写成剧本拍电影。

口耳相传,越传越精彩之后,这不就招来像这名妇人一样想要投机取巧的人了吗?

听说,李秘书还好心地送了李红果亲娘一大袋粮食呢。后来,他和牛书记搞来救济粮时,也特别为她争取了一个救济名额。

不过,妇人还是没敢把这点子期待说出口来。

刘芳有些鄙视地看着妇人,刚刚说得那么严重,又流那么多眼泪,唱了好大一出戏。搞半天,就是个想占便宜的!

倒也是。这种事也就说起来难听而已,就算被逮到了,她自家的娃子她爱怎么丢,那也是她自己的事。

可要万一遇到户人家,就跟李向阳一样傻呢?白帮忙养闺女不说,还倒贴粮食送过去。这样的傻子,不敲诈白不敲诈。

一想起李红果那死丫头,刘芳又是满肚子的火气。本想把这作怪的妇人训斥一顿,再赶走的。但她向来是个眦睚必报的主儿,训斥的话临到嘴边了,忽然又拐了个弯儿,被她吞下去了。

话再出口,已是完全不同的版本了。

刘芳叹气道:“作为一个当娘的,你也不容易啊。不过,你就算想把孩子送出去,像李秘书那么善心的人,能有几个呢?家庭条件像他那么好的,又有几个呢?怕是今天才送出去,明天人家就能找上门,把孩子给你送回来吧。”

妇人低下了头。

看着她还没明白过来,刘芳又提点了她两句,故作感慨地道:“这世上,像李秘书那样的好人着实是不多了。怕也只有他家,才会收留别人家的孩子,也才会当自己的亲闺女来看待吧。”

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妇人终于反应过来,眼里闪过一道光。

刘芳满意地翘了翘嘴角,嘴上却劝道:“你还是好好回家吧,别再想着把孩子送出去了。现在这年头,日子都不好过。”